两千年老子文化如何让年轻人更喜欢!?“老子爷爷”能做到吗?
在时光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下,还能存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都是历史对于人类的馈赠。两千多年的老子文化深入人心,如果剖析其根据,大概可从两方面窥其一斑:
一是庙堂,也就是学术上,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、道家学派创始人,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。老子主张无为而治,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
二是民俗,能够对民间产生巨大的影响的学说或是人物,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民间会将其“神”化,供奉为神明,甚至对宗教也产生巨大的影响,这也是民间对于文化瑰宝的最高礼遇。
在道教中,老子被尊为“道教始祖”;神话故事里,老子被称为“太上老君”,也是老子故里-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口中所说的“老君爷”。
长久以来,老子文化一直被奉于“庙堂之上”,其高深的思想体系,在当今“速食文化”的时代里,注定了其受众群体的“中老年化”。新文化和新概念的不断迸发,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吞噬,所以传统文化应该顺应时代发展,老子文化的“年轻化”也就迫在眉睫了,如何让时下年轻人去了解老子文化,从而喜欢上老子文化,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现如今,解决老子文化的传播难题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:
首先是抽象的层面:即老子文化的传播上,《道德经》的注释本,市面上有很多,诸家之言,各有千秋,都是对《道德经》解读的深化和发展。但是,真正对老子文化的发展有所脾益的还是那些能够以“生活化”和“口语化”来解读《道德经》的著作。
深奥的哲学道理注定了其受众群体更偏向于“中老年化”,而以“生活化”和“口语化”来解读《道德经》则是老少咸宜,也更利于老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。
其次就是具象的层面:人类大脑在记忆上,对单纯的文字和数字是不敏感的,而对与具象化的图像则是异常活跃。在文化的传播上也是这个道理,我们在一种文化的接受、消化再到传播上,需要一个具象的实体图像来承载。
老子文化也是如此,它需要一个具象的形象来负责传播和推广,老子文化“年轻化”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来做。继故宫文创和西安“秦兵马俑”的动漫形象“火”遍全网之后,中华传统文化自此有了一种新的“打开方式”。
近期开始火遍全网的老子的动漫形象“老子爷爷”让人眼前一亮,憨厚而不失调皮的形象,一改老子在公众心中的固有形象,摆脱老子“中老年化”的标签!让老子文化以一种“年轻化”的姿态重新“回归”大众视野!两千多年的老子文化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所喜欢,“老子爷爷”的“诞生”或许能给我们答案!
或许不久的将来,老子文化真的能如愿实现“年轻化”,年轻人的潮流文化中,会出现老子文化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