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阅读指导】《老子今注今译》(普及本连载二十)

 

第二十章

 

 

导读

 

本章老子以“我”,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。不同于熙熙攘攘、纵情于声色货利的世俗人群,老子甘守淡泊,淡然无系,但求精神的提升。在他富有诗意的话语里,显示出一种和人群的疏离感。

人们在价值判断上,经常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变换,随着环境的更改而更改。世俗的价值判断如风飘荡,所以老子感慨地说“相去几何”!然而,尽管世俗的价值判断如此混淆,但又岂可任意而行?所以老子更进一步说,众人所戒忌的,也不可不警惕,不必特意去触犯。

 

绝学无忧。唯之与阿[1],相去几何?美之与恶[2],相去若何?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荒兮,其未央哉[3]!

众人熙熙[4],如享太牢[5],如春登台[6]。我独泊[7]兮,其未兆[8],如婴儿之未孩[9];傫傫兮[10],若无所归。

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[11]。我愚人[12]之心也哉!沌沌兮!

俗人昭昭[13],我独昏昏[14];俗人察察[15],我独闷闷[16]。澹兮其若海,飂兮若无止[17]。

众人皆有以[18],而我独顽且鄙[19]。

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[20]。

 

[1]唯:恭敬的应答声,这是晚辈响应长辈的声音。阿:怠慢的应答声,这是长辈响应晚辈的声音。“唯”“阿”都是响应的声音,“阿”的声音高,“唯”的声音低,在这里用以表示上下或贵贱的区别。

[2]美之与恶:通行本作“善之与恶”,据楚简本、帛书本改正。

[3]荒兮,其未央哉:精神包含广远而没有边际。荒兮,广漠的样子。未央,无尽的意思。

[4]熙熙:纵情奔欲、兴高采烈的样子。

[5]太牢:指牛、羊、豕三牲。

[6]如春登台:好像春天登台眺望。

[7] 泊:淡泊,恬静。

[8]未兆:没有迹象,形容不炫耀自己。兆,征兆,迹象。

[9]孩:同咳,婴儿的笑。

[10] 傫傫(lěi)兮:落落不群,无所依傍。

[11]遗:不足的意思。

[12]愚人:老子自己以“愚人”为最高修养境界。“愚”是一种淳朴、真实的状态。

[13]昭昭:光耀自炫的样子。

[14] 昏昏:暗昧的样子。

[15]察察:精明灵巧的样子。

[16] 闷闷:淳朴的样子。

[17] 澹:淡泊,沉静。飂:高风,形容形迹飘逸。

[18] 皆有以:皆欲有所施用。以,用。

[19] 顽且鄙:形容愚陋、笨拙。通行本作“顽似鄙”,据傅奕本改正。

[20] 贵食母:以守道为贵。母,喻道。食母,滋养万物的道。

 

译文

 

弃绝异化之学可无搅扰。应诺与阿声,相差多少?美好与丑陋,相差多少?众人所畏惧的,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。精神领域开阔啊,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!

众人都兴高采烈,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,又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。我却独个儿淡泊宁静啊,没有形迹,好像不知嬉笑的婴儿。落落不群啊,好像无家可归。

众人都有多余,唯独我好像不足的样子;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!浑浑沌沌啊!

世人都光耀自炫,唯独我暗暗昧昧的样子;世人都精明灵巧,唯独我无所识别的样子。沉静的样子,好像湛深的大海;飘逸的样子,好像无有止境。

众人都有所作为,唯独我愚顽而拙讷。

我和世人不同,重视近于道的生活。

 

点评

 

《老子》书中“吾”字共二十二见,其中,代表老聃自称或表达自己观点、态度的有十一见。“我”字出现十九次,代表作者自称或立场的有十二次。

张岱年先生在《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》一文中说:“《老子》书中有很多‘吾’字、‘我’字,许多章中的‘吾’与‘我’,确实是作者自称,表示作者自己的态度。这就足以证明,《老子》上下篇确实是一位独立思想家的个人著作。”(《道家文化研究》第一辑)

关于“我”字,日本学者福永光司曾有独到的理解,他说:“老子的‘我’是跟‘道’对话的‘我’,不是跟世俗对话的‘我’。老子便以这个‘我’做主词,盘坐在中国历史的山谷间,以自语着人的忧愁与欢喜。他的自语,正像山谷间的松涛,格调高越,也像夜海的荡音,清澈如诗。”(《老子》)

2024年6月27日 09:54
浏览量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