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阅读指导】《老子今注今译》(普及本连载十二)

第十二章

导读

 

 

本章指出物欲文明生活的弊害,特别是上层阶级,如果过于寻求官能的刺激,流逸奔竞,淫逸放荡,便会使心灵激扰不安,便将给社会带来种种弊害。因而老子呼吁:要务内而不逐外,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,持守内心的安足,确保固有的天真。

 

五色令人目盲﹝1﹞,五音令人耳聋﹝2﹞,五味令人口爽﹝3﹞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﹝4﹞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﹝5﹞。

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﹝6﹞,故去彼取此﹝7﹞。

 

﹝1﹞五色:指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。目盲:指眼花缭乱。

﹝2﹞五音:角、徵(zhǐ)、宫、商、羽。耳聋:指听觉不灵。

﹝3﹞五味: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。口爽:口病。爽,引申为伤、亡,指味觉差失。

﹝4﹞驰骋:纵横奔走,喻纵情。畋:猎取禽兽。心发狂:人心放荡而不可制止。

﹝5﹞行妨:伤害操行。妨,害,伤。

﹝6﹞为腹不为目:只求安饱,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。“为腹”即“实其腹”“强其骨”,“不为目”即“虚其心”“弱其志”。

﹝7﹞去彼取此:摒弃物欲的诱惑,而持守安足的生活。

 

译文

 

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,纷杂的音调使人听觉不敏,饮食餍饫使人舌不知味,纵情狩猎使人心放荡,稀有货品使人行为不轨。

因此圣人但求安饱而不逐声色之娱,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足的生活。

 

点评

 

“为腹不为目”一句:“为目”即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,“为腹”即建立内在恬淡的生活,老子认为正常的生活是务内而不逐外。俗语说:“罗绮千箱,不过一暖;食前方丈,不过一饱。”物质生活但求安饱,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。一个人越是投进外在的旋涡里,越是流连忘返,进而产生自我疏离,心灵日益空虚。

今日生活中,我们可以普遍地看到这种人心狂荡的情景,读了老子的描述,令人感慨系之。

老子之后,庄子承接了本章的观点,且说得更清楚。《庄子·天地》说:“且夫失性有五:一曰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;二曰五声乱耳,使耳不聪;三日五臭熏鼻,困惾中颡;四曰五味浊口,使口厉爽。五曰趣舍滑心;使性飞扬。此五者,皆生之害也。”

2024年1月27日 10:05
浏览量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