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阅读指导】《老子今注今译》(普及本连载十三)

第十三章

导读

本章主旨要人“贵身”“爱身”——贵爱生命。

老子认为,一个理想的统治者,首要在于贵爱生命,不妄为。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,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。只有这样,人们才能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。

“贵身”的观念又见于第四十四章。一般人汲汲于身外的名利而不顾惜自身,所以老子感慨地道: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”贵身的反面是轻身,在第二十六章中,老子责问作践自己性命的君主:“奈何万乘之主,而以身轻天下?”

 

宠辱若惊[1],贵大患若身[2]。

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下[3]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

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[4]?

故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
 

[1]宠辱若惊:得宠和受辱都使人惊慌。

[2]贵大患若身:重视身体一如重视大患。此句本是“贵身若大患”,因“身”与上句“惊”真耕协韵,故倒其文。

[3]下:卑下的意思。

[4]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:这是说大患来自身体,所以防大患,应先贵身。老子说这话含有警惕的意思,并不是要人弃身或忘身。老子从来没有轻身、弃身的思想,相反,他却是要人贵身。

 

译文

 

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,重视自己的身体好像重视大患一样。

什么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?得宠仍是下等的,得到恩惠感到心惊不安,失去恩惠也觉得惊恐慌乱,这就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。

什么叫作重视身体像重视大患一样?我所以有大患,乃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,如果没有这个身体,我会有什么大患呢?

所以能够以贵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,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;以爱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,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。

 

点评

 

“宠辱若惊”,在老子看来,“宠”和“辱”都是对人的尊严的挫伤。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,得宠何尝不是被剥夺了人格的独立完整?得宠者的心理,总是感觉到这是一份意外的殊荣,既经赐予,就战战兢兢地唯恐失去,于是在赐予者面前诚惶诚恐,曲意逢迎,因而自我的人格尊严无形地萎缩下去。若是一个未经受宠的人,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,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完整。所以说,得宠也并不光荣(“宠为下”)。

本章和上一章有着某种连续性。上一章老子谈到圣人要“为腹不为目”,只求建立内在恬淡的生活,而不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,本章老子接着说,“为腹不为目”的圣人要能“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”(王弼语),才可以担负天下的重任。

2024年3月19日 11:25
浏览量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