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阅读指导】《老子今注今译》(普及本连载十七)

第十七章

 

导读

 

本章老子将古代社会的政治状况划分为四个世代,分别用“下知有之”“亲而誉之”“畏之”“侮之”描述它们的情境,每一个世代相较前一个世代,都下降一层。

老子理想的是“下知有之”的世代,其间,统治者具有诚朴信实的素养,他服务于民,但其权力丝毫不会使百姓感到逼迫,人们生活在一种安闲自适的氛围中。

 

太上[1],下知有之[2]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悠兮[3]其贵言[4]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我自然[5]。

 

[1]太上:最好,至上,指最好的世代。本章的“太上”“其次”并不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的,而是按价值等级排列的。

[2]下知有之:百姓只知道有君主的存在。

[3]悠兮:悠闲的样子。

[4]贵言:不轻易发号施令。

[5]自然:自己如此。

 

译文

 

最好的世代,百姓只知道有统治者的存在;其次,百姓亲近他而赞美他;再其次,百姓畏惧他;更其次,百姓轻侮他。国君的诚信不足,百姓自然不相信他。

(最好的统治者)悠然而不轻易发号施令。事情办成功了,百姓都说:“我们本来是这样的。”

 

点评

 

“自然”是道家学说的核心价值。《老子》书中先后五次谈到自然,本章为首次出现。这里的自然,意指自然而然、自己如此。后四处“自然”--“希言自然”(二十三章)、“道法自然”(二十五章)、“莫之命而常自然”(五十一章)、“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”(六十四章),也都是这个含义,用以指天地万物的本性如此。

2024年4月19日 10:25
浏览量:0